新冠肺炎疫情下基于反思团队的心理援助网络团体督导

一、心理援助急需网络团体督导


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引发不同人群的应激反应,焦虑、恐慌等情绪蔓延,为了疏导情绪,维护心理健康,抗击疫情急需心理援助。大量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满怀社会责任感和热情投入到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和网络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连续出台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和网络心理援助与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工作规范和指南等指导文件。为了保证疫情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提供专业的、规范的、有效的心理援助,急需对热线和网络心理援助工作者提供专业培训和督导。针对目前全国心理咨询督导资源紧缺,而现实的需求强烈、由于疫情,地面一对一的督导无法进行。网络团体督导就成为目前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提升服务质量最迫切最急需的方式。


团体督导是一种利用团体成员的互动,达到促进咨询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具有节省时间、金钱及专业人力,并提供多元学习的优势。网络团体督导是利用网络形式(如微信、ZOOM等平台),对多个咨询师同时进行督导的方式,具有跨地域、便捷、及时等特点。面对当前心理援助队伍素质不齐、经验不足、而督导人力紧缺,网络团体督导是一种最可行的方法。因此,我们介绍一种便于学习掌握,容易实施可行的基于反思团队的网络团体督导工作形式,为一线的督导师提供可操作的方法。


二、什么是反思团队

反思团队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挪威汤姆.安德森(Tom Anderson)为代表的精神科医生在社会建构论的哲学理念指导下,在精神科临床实践工作中发展出来的一种团体工作模式。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个流派。通过实践证明,用这种工作方式可以有很好的疗效,降低了精神病患者的用药量和住院率。一些实务工作者把这种工作模式应用于教育,企业,社区,甚至监狱等领域,成为一种有理论指导,有具体可操作流程,焕发每个团体成员智慧的生成和呈现,激发团体成员之间内心相互联结,达成共识,共享,共鸣,共创的合作共赢的团体工作方式。

反思团队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一)基本的理念:

  1. 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一起建构的,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尊重和发挥每个人的独特性将会有无限可能性发生;

  2.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每个人都有能力让自己活下来,并且希望活好。因此每个人都有内在无穷的资源是要被看到的;

  3. 语言建构人的心理世界。语言会激发我们有无限的希望和机会创造出新的意义。

(二)态度:平等、尊重、好奇、真诚一致性表达。


(三)规则:不评判,不分析,关注思维流动和生成。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自己对当下议题的看法。其间,关注自己内心新生成的内容和内容的流动,并在该自己表达出来的时候表达。


(四)形式:团队带领者更像是主持人,邀请不同培训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组成异质小组,针对共同议题发声。允许不同声音发出,从而产生新的意义。体现了反思团队的思维流动性和生产性。


“盲人摸象”就是中国古代的反思团队


三、以反思团队模式进行网络团体督导

01

网络团体督导的准备

1、what议题:以督导师为主持人,在网络上对热线或网络咨询师进行封闭的、异质的、结构式团体督导。


2、who督导师:督导或督导团队人员组成。

(1)督导师除了需要具备督导师胜任力外,还需要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和包容,有丰富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经验。在自己的咨询取向指导下,兼顾其他咨询取向的咨询师,以及新手咨询师。

(2)疫情期间,可以多个不同学派督导师联合工作,为受督者提供不同视角。强调每个人的督导只是一种解读个案的方式,没有对与错,好与坏。

(3)督导过程可以有一个组织者或者计时员,协助督导师工作。这个人必须了解督导工作流程。也可以督导师自己计时。


3、whom受督者:当天或几天前参加接线的,有意愿接受督导的热线或网络咨询师。可以有不同流派、不同培训和不同经验的人,甚至不同职业的人参加,形成封闭的、异质的团体。


4、where工作场所:使用Zoom平台或其他能够同时可视网络平台。督导者和受督者需要准备相关设备,和网络条件,有不被打扰的空间,配备耳机。


5、when时间安排:疫情期间,可以每天进行,每次2小时。


6、How many团体规模:一般10人左右为宜。因为反思团队督导中,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如果人多,督导所用时间就长。人员多少也和督导师的控场能力有关系。


7、How:工作流程:通过九个步骤实施反思团队模式网络团体督导

02

网络团体督导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小组建立:


由热线机构,组织当天接线员形成封闭督导小组,管理人员在群里发放当天会议号码。在规定时间进入zoom会议室,形成督导小团体。


第二步,知情同意:


由机构发出知情同意书,并由受督者和所有参与者书面或口头签署。


第三步,热身10-12分钟:


开始阶段由督导师主持:督导师先自我介绍,接着,介绍本次督导的形式,性质,特点,以及团体规范,如保密(2分钟)。再邀请每个成员自我介绍,每人限定1分钟,内容包括姓名、来自哪里、职业、学习心理咨询受训背景和自己认定的学派、从事咨询工作的年限、目前工作的方式(热线咨询或网络咨询)。


第四步,筛选呈报个案者10分钟:


督导过程可以一人或多人呈报个案。如果是多人,每人几句话简介希望督导的个案情况和问题,团体成员通过表决(zoom平台上)选定一个人呈报督导的个案。其他希望受督者作为观察员,督导后优先发言,并说出听完督导后对自己个案的帮助。如果只有一位受督者呈报个案,这10分钟可以节省下来。


第五步,受督者介绍个案10分钟:


受督者介绍个案情况和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困惑,以及对督导的期望,计时员到点响铃提醒时间。


第六步,督导师与受督者对话20-30分钟:


受督导的咨询师和督导师讨论督导的期待、督导目标以及如何评估和把握个案进行对话,其他人聆听。


对话目的:

1、是确定督导目标和内容;

2、为成员示范讨论督导目标的过程,以便应用在自己的咨询过程中;

3、为成员学习和示范根据受督者所掌握的材料如何把握和评估个案;

4、督导师在和受督者对话中,评估受督者的所做作为对来访者的影响。其目的是以确保来访者的利益。



第七步,观察员的反馈20-30分钟:


邀请在场其他团体成员作为观察员表达督导过程自己的收获,尤其是从督导师与受督者对话过程所观察到的和听到的印象深刻内容,受督者做的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流派会怎样做,以及对自己个案工作的启发。(每人3分钟)


1、观察员反馈的原则

对受督者的工作不评判,不分析,发现咨询师做的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和欣赏,可以避免受督者被评价的担忧,鼓励有助于提升受督者的信心。


2、对督导团体成员的训练重点

(1)对所有成员的观察力和双重的聆听能力的训练:听外界的对话和自己内在对话,以及内在对话的流动和新生成的内容,并把自己新的想法表达出来。


(2)对所有成员的表达力的训练。在有限时间内把自己想要表达的重要内容简洁、明确地表达出来,是自我觉察和反思能力的反反映。


(3)对所有成员依据自己受训的背景进行个案概念化的过程训练。


3、督导师的作用

这个过程中,督导师关注成员在表达内容中反应出来有关咨询过程中的设置和伦理议题方面的问题给以明确的回应。

第八步,受督者的反馈5-8分钟


受督导的咨询师听了观察员的反馈后,对每一个观察员的反馈给以反馈,说明这些反馈对自己的具体启发和帮助,尽量避免仅仅表达“很有帮助”,“很有收获”,具体什么帮助和收获体现在哪里。这个过程可以训练受督者的聆听能力以及聆听后的选择能力


第九步,评估与总结5-8分钟


在场每人一句话表达对本次督导的收获,包括督导师。受督导者最后发言。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要求所有参与者在督导结束后,每人写出督导反馈和自己的收获,放到群里咨询师们可以互相分享和交流。

  1. 反思团队形式的网络团体督导的平等性、有序性以及按时完成是通过计时来实现的。因此守时是在督导现场每个人都要关注并自觉、严格执行。

  2. 遵守反思团队的尊重、平等、好奇、信任、不评判,不分析、真诚一致的表达等规则。

  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期待各位同行在践行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发出更多形式的网络团体督导形式。

四、结语

根据上述介绍,对基于反思团队的网络团体督导模式实施步骤,可以总结出这种模式的特点:第一,结构清晰,第二,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第三,角色明确,第四,多元学习,第五,体现个体独特性,对督导师的依赖减低,第六、体验共同探索,共同创造新的意义和可能性的合作共赢团体氛围。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援助工作者督导时间紧、任务重、需求大的现实条件下,这种模式便于心理援助督导师的快速学习和掌握运用。但是对于督导师而言,能否有效运用这种方法,前提是具备专业督导胜任力,有团体督导的经验,对紧急状态下的热线心理服务和网络心理服务的特点有了解。此外,还需要熟悉网络的操作和环境。尤其是对不同文化,不同学派,不同水平咨询师的差异保持敏感,并以尊重的态度给以包容,做到耐心,细心,用心,用情,用爱,不用力,营造温暖、支持的、欣赏的团体氛围,给受督者以信心和希望,更愿意在心理援助服务中持续工作并获得专业成长。


2020年2月


1.jpg


看见疫情下的哀伤—给专业人员的知识、理念与方法建议(1) 看见疫情下的哀伤—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