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系统工作简报 | 伦理培训、督导培训、督导点抗疫心理援助会议
注册系统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初、高阶伦理培训成功举办
为提升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专业伦理水平,帮助注册系统伦理公示期的督导师以及准备申请督导师的同仁提升督导胜任力,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2021年1月15日至16日、2021年1月17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伦理工作组成功举办了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伦理初阶培训和高阶伦理培训中的“督导中的伦理议题”的培训。
初阶伦理培训
来自全国各地的116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从业人员参加了初阶伦理培训。这一培训分为视频学习和小组讨论两个部分。
与会人员合影
高阶伦理培训《督导中的伦理议题》
2021年1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4名督导师参加了督导伦理议题的培训。培训由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伦理工作组组长桑志芹教授、副组长安芹副教授主讲。
与会人员合影
2021年第一期督导培训顺利举行
为了促进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的专业胜任力,提升督导的专业化水平,2021年1月22-23日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于网络会议平台成功举办了督导理论与督导方法培训。共有109位来自全国的注册督导师及准督导师参加了本次学习。
督导培训
本次培训由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贾晓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建平教授,南京大学心理系桑志芹教授,清华大学心理系樊富珉教授,分别就督导与督导理论、督导评估与督导关系、个体督导、团体督导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
与会人员合影
疫情防控重点区域督导点心理援助专题会议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及湖北五省督导点借鉴经验,砥砺前行
自入冬以来,疫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份的部分城市呈现多点散发趋势,对当地民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之因疫情防控的需要,部分民众不得不采取居家或异地隔离等情况,受疫情影响地区的民众个人及家庭在情绪和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目前注册成员遍布全国各省及直辖市,能够整合全国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处置和危机干预有长期的工作经验,有能力为民众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及时有效、专业规范、符合伦理的支持。面对新一波疫情,注册系统作为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专业组织,在协助国家和地方政府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维护受疫情影响的广大民众的心理健康方面责无旁贷。
鉴于此,注册系统于2021年1月23日晚召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及湖北五省的督导项目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举办了一次线上工作会议。注册系统督导项目领导小组三人,包括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贾晓明,副主任委员钱铭怡、监事组副组长陈向一与上述各省参会人员一起,深入了解四省目前的疫情情况及所开展的心理援助工作现状,讨论了如何借鉴2020年武汉心理援助经验指引各省工作的有效开展,商讨各地需要注册系统如何为其所在省的心理援助工作提供支持。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四省督导项目点首先汇报了他们依托本地合作单位,积极联络本地和外省的专业资源,自去年疫情开始后就一直无间断参与疫情防控和心理援助的工作,多地的心理援助热线一直运作至今的基本情况。吉林、辽宁两省项目负责人表示,因两省大学生已经放学回家,目前高校层面疫情压力有所缓解,心理援助重点应尽快向县级和乡镇、村一级的基层社区和民众转移。黑龙江和河北督导项目负责人则建议针对此次疫情所在的区域专门建立一支从上到下的专业人员储备队伍,加强与基层心理援助组织的工作联动,尽快将心理援助和服务资源输送到有需要的人那里。此外,针对当前疫情的新情况,与会的督导项目点负责人均表示计划开展支持本地心理咨询师的线上公益培训及督导,同时开展督导的督导,以及制定针对广大民众的科普讲座等具体行动计划。
在此次会议上,湖北督导项目点秘书还介绍了2020年武汉抗击疫情期间的心理热线及心理援助工作开展的经验。从搭建团队、职能设置、分工与责任划分,到对接政府各相关部门,从链接社会资源到整合注册系统在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员等几个方面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享,给其他几省督导项目点的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
会议最后,注册系统主任委员贾晓明老师再次强调,在目前情况下既要充分发挥注册系统的专业优势,又要精准、专业、有序地开展专业工作;各地均积极参与国家的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工作,成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