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系统工作简报 | 伦理培训、督导培训、督导点抗疫心理援助会议

注册系统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初、高阶伦理培训成功举办

为提升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专业伦理水平,帮助注册系统伦理公示期的督导师以及准备申请督导师的同仁提升督导胜任力,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2021年1月15日至16日、2021年1月17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伦理工作组成功举办了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伦理初阶培训和高阶伦理培训中的“督导中的伦理议题”的培训。

1.jpg



初阶伦理培训

来自全国各地的116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从业人员参加了初阶伦理培训。这一培训分为视频学习和小组讨论两个部分。

在观看了12学时《伦理初阶培训》视频学习内容后,1月16日下午,由伦理工作组组长桑志芹教授、副组长钱铭怡教授和安芹副教授,秘书陈昌凯副教授分别带领4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各小组成员踊跃发言,提出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伦理两难伦理问题以及对伦理守则中某些条目存在的疑问。
讨论的问题包括:同事来咨询的情况如何处理,要不要给来访者私人联系方式,面对被强制咨询的人员要不要给其咨询,来访者触犯法律要不要举报,法律要求提供案例时可以提供哪些内容等。经小组讨论和带组老师给出自己的观点后,小组成员更进一步明确了所讨论的问题的边界,参加者均表示收获颇丰,提升了未来在实践中更好地处理伦理议题的信心。
2.jpg

与会人员合影


高阶伦理培训《督导中的伦理议题》

2021年1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4名督导师参加了督导伦理议题的培训。培训由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伦理工作组组长桑志芹教授、副组长安芹副教授主讲。

督导伦理议题的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小组讨论两部分。在理论教学部分,安芹和桑志芹两位老师分别围绕督导胜任力、督导关系、督导中的知情同意、督导中保密相关议题、督导中伦理与法律议题等五部分内容展开讲述。17日下午四点,进入小组讨论阶段,由伦理工作组组长桑志芹教授、副组长钱铭怡教授和安芹副教授三位老师分别带领各组学员结合工作时遇到的伦理困境和督导中遇到的伦理议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议题包括:可否给曾经是来访者的咨询师做督导,如何处理老师和督导师的双重身份,对学生的指导和督导工作的区别等。培训及讨论之后,学员们表示本次培训给自身督导成长旅程提供了许多帮助与支持,受益匪浅。
3.jpg

与会人员合影

三天的伦理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参加培训的学员的伦理意识,更加明确了伦理守则对咨询工作的规范作用和伦理与法律的重要意义,对学员今后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021年第一期督导培训顺利举行

为了促进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的专业胜任力,提升督导的专业化水平,2021年1月22-23日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于网络会议平台成功举办了督导理论与督导方法培训。共有109位来自全国的注册督导师及准督导师参加了本次学习。


督导培训

本次培训由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贾晓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建平教授,南京大学心理系桑志芹教授,清华大学心理系樊富珉教授,分别就督导与督导理论、督导评估与督导关系、个体督导、团体督导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

4.jpg

22日上午贾晓明教授主要讲述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督导概述,重点介绍督导的作用是维护受督导的咨询师、治疗师其专业实践获得的职业标准,监督其服务质量。保护来访者的利益,提升受督导者的专业胜任力以及做守门人是督导的重要功能。特别阐明了实习必须是在督导下的实践活动,没有督导不能称为实习。第二部分介绍了督导理论中的几种模型,分享了她结合发展模型、胜任力模型、区辩理论以及以人为中心、动力学督导理论形成的整合督导理论取向的应用“地图”。下午王建平教授在督导评估与督导关系模块中,从理论到实务,与学员分析规范的督导协议文件,强调了督导评估与督导关系的专业作用。
23号上午桑志芹教授开启了个体督导的专题,从常用的不同督导资料如案例报告、咨询誊录文字稿、录音、录像等的优劣对比入手,详细讲解了个体督导的形式和过程。下午樊富珉教授则针对团体督导进行了详细讲解。从团体督导的发展过程开始,介绍了影响团体督导效果的因素、团体督导中常用的五种技术等内容,让成员逐步了解到团体督导的过程,学员分成小组进行了团体督导练习,将知识与实践进行了融合。两天的培训时间过得很快,学员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四位资深督导师所讲授的知识与专业经验。老师们细致的理论讲解和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让大家觉得收获满满,也期待更多这样浸泡式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两天培训,四位老师均在场,除了相互主持以外,还参与课程讨论,解答学员问题,也相互学习,为学员们做专业示范。贾晓明主任最后总结到注册系统一直秉承推动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化发展,发展和培养一支高水平、有胜任力的督导师队伍也是注册系统的使命与责任。相信注册督导师们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各种培养环节中,在多种心理援助中提供专业性督导,更好地培养国内有胜任力的专业人员,也为广大寻求心理服务者提供专业保证和福祉。
5.jpg

与会人员合影


疫情防控重点区域督导点心理援助专题会议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及湖北五省督导点借鉴经验,砥砺前行

自入冬以来,疫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份的部分城市呈现多点散发趋势,对当地民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之因疫情防控的需要,部分民众不得不采取居家或异地隔离等情况,受疫情影响地区的民众个人及家庭在情绪和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目前注册成员遍布全国各省及直辖市,能够整合全国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处置和危机干预有长期的工作经验,有能力为民众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及时有效、专业规范、符合伦理的支持。面对新一波疫情,注册系统作为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专业组织,在协助国家和地方政府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维护受疫情影响的广大民众的心理健康方面责无旁贷。

鉴于此,注册系统于2021年1月23日晚召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及湖北五省的督导项目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举办了一次线上工作会议。注册系统督导项目领导小组三人,包括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贾晓明,副主任委员钱铭怡、监事组副组长陈向一与上述各省参会人员一起,深入了解四省目前的疫情情况及所开展的心理援助工作现状,讨论了如何借鉴2020年武汉心理援助经验指引各省工作的有效开展,商讨各地需要注册系统如何为其所在省的心理援助工作提供支持。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四省督导项目点首先汇报了他们依托本地合作单位,积极联络本地和外省的专业资源,自去年疫情开始后就一直无间断参与疫情防控和心理援助的工作,多地的心理援助热线一直运作至今的基本情况。吉林、辽宁两省项目负责人表示,因两省大学生已经放学回家,目前高校层面疫情压力有所缓解,心理援助重点应尽快向县级和乡镇、村一级的基层社区和民众转移。黑龙江和河北督导项目负责人则建议针对此次疫情所在的区域专门建立一支从上到下的专业人员储备队伍,加强与基层心理援助组织的工作联动,尽快将心理援助和服务资源输送到有需要的人那里。此外,针对当前疫情的新情况,与会的督导项目点负责人均表示计划开展支持本地心理咨询师的线上公益培训及督导,同时开展督导的督导,以及制定针对广大民众的科普讲座等具体行动计划。

在此次会议上,湖北督导项目点秘书还介绍了2020年武汉抗击疫情期间的心理热线及心理援助工作开展的经验。从搭建团队、职能设置、分工与责任划分,到对接政府各相关部门,从链接社会资源到整合注册系统在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员等几个方面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享,给其他几省督导项目点的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

会议最后,注册系统主任委员贾晓明老师再次强调,在目前情况下既要充分发挥注册系统的专业优势,又要精准、专业、有序地开展专业工作;各地均积极参与国家的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工作,成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6.jpg

与会人员合影




关于新冠肺炎,中国心理学家能告诉我们什么 专业学术组织在抗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