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精选之一:新手咨询师常面临的4类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9年7月5-7日,第六届注册系统大会(即“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大会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会议”)将在湖北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心理健康,传播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知识,大会与【知乎】平台进行合作,举行以“叩问心理咨询”为主题的知乎圆桌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 11 位专家学者作为圆桌嘉宾,与知友共同围绕心理咨询行业多个主题展开探讨。同时,注册系统公众号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持续分享,欢迎大家分享观点。
咨询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服务行业: 和您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在一个私密的空间,向您袒露人生非常隐私以及痛苦的一面。作为咨询师,您拥有如此这般特别的机会走入一些人的内心。 如果您刚刚开始这段征程,恭喜您!这将是一份鲜有乏味感,非常具有意义的职业。 同时,此时您可能会面临新手咨询师常有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这里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新手咨询师通常会面对的一些常见挑战和应对的方法,希望能有所借鉴。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并提出新的问题。
人际交往的成长分四个阶段:选择交往对象,开始交往,加深交往,结束交往。开始交往的初期,由于彼此的不了解,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一段新的咨询关系,也是一段新的人际关系的开始,自然会带来紧张感。
除此之外,对于来访者而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向一个陌生人倾诉,把自己内心特别私密的内容告诉对方。这对于来访者而言是一种在情感上冒险的行为,意味着要把自己的脆弱面暴露出来,所以对于来访者来说,开始一段新的咨询关系会自然有些紧张不安。
而对于一个新手咨询师来说,开始一段新的咨询关系会自然的有各种担心,比如担心自己的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应对一些自己计划不到的情况。由此,因为方方面面的因素,新手咨询师的紧张不安是自然而然的反应。
面临这样的挑战,我的建议是不要排斥自己的紧张不安,而坦然接受之。紧张不安是出于在乎,出于我们想把咨询做好。如果花费精力去试图克制自己的紧张感,努力控制自己说话的语速,脸红的程度,心跳的频率,我们会把有限的精力从来访者身上分掉很多,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拥抱自己的紧张和在乎,把精力释放在观察和聆听来访者,以及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初步关系。
对于咨询技术而言,新手咨询师确实会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技术不成熟以及由此而生的不自信也是比较恰当的自我评测。不自信可以成为自己努力学习和提升自我技能的动力,是一种好的现象。如果初始做咨询就自信满满,觉得自己一切都准备就绪,战无不胜,反而更会令人担心自我认识能力。
我想强调的是,对于做人而言,新手咨询师并不是白纸一张。每位咨询师有多年的做人和成长的经验。这样的经验是新手咨询师已有的财富。作为新手咨询师,您可能还没有太多临床经验的视角去体验来访者。然而,您有多年为人的经验,可以从人际交往的视角去体验对方,也会获取非常珍贵的重要的信息:来访者给您什么样的感受,是受仰望,受指责,被攻击,还是觉得受到了关心照顾?这些信息对初步了解来访者的咨询外的人生以及可能的人际交往障碍会有很大的帮助。
来访者对新手咨询师的质疑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比较主动的质疑方式是询问年龄,询问从业年份,质疑对方的不同背景,比较不直接的质疑方式是充满戒备,回避问题。
新手咨询师也许会很怕被问到自己年龄资历方面的问题。不过这是“房间里的大象”,无从回避。遮掩不利于真诚交流,不如如实回答,但不要止于此。
来访者质疑咨询师的各种现象,根源多是来自以下的疑问:这个咨询师能真正理解我,能真正帮助到我吗?
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分析,每个个体的本质的孤独的,无论和这个世界的交集种种,有很大一部分的自己终归是自己单独面对的。从这个角度,来访者这样的质疑是值得肯定的。新手咨询师的资历问题会加深这一质疑也可以理解。
我的建议是直接询问来访者,是不是会有这方面的担心。如果答复是肯定的,就大大方方的认可来访者的质疑:两个不同的个体,也许背景,观念,价值观,宗教政治信仰会有很大的距离,并且坦诚也许您永远做不到完完全全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同时,您对这样的咨询关系很在乎,也会努力去理解对方的世界,并且邀请对方给予自己这样的机会,尤其是当您有理解不当的时候对方能指出并帮助您理解。
咨询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交关系:一种私密又亲密的服务关系。来访者向咨询师吐露的信息,也许甚至不会向自己身边亲近的家人或者朋友提及。
在一段有效的咨询关系里,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重要的信任感也是这个过程的自然产物。有些来访者为了加深关系,会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求加咨询师的微信好友。
然而咨询关系不是一种常态的关系:比较有信任感的朋友关系也会有很强的治愈作用,和咨询关系有些相似之处。两者比较重要的不同点是:朋友间的来往通常是对等的关系,一般是相互倾诉烦恼,相互排解忧愁;而在咨询关系里,来访者是交谈的重心,两者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交流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其咨询的目标。
如果咨询师和来访者越过这样的职业界限而开展朋友般的交流,不对等的关系基础上这样的越界行为对来访者极有可能造成一些伤害性的后果。
注: 文章已被注册系统工作委员会和知乎联合主办的《叩问心理咨询》圆桌收录,文章首发于知乎。
张怀宇博士
张怀宇博士于2013年在美国爱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于2014年至2015年在印第安纳大学 (Indiana University) 医学院担任临床助理教授,并于2015年至今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医学院担任临床助理教授,主要职务是给心理创伤受害者提供治疗和支持,并兼督导和研究。张博士于2018年起任国际华人心理援助与专业协会会长,并一直致力于促进海内外华人精神健康研究和临床实践教学。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大会将于7月5日-7日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欢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