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心理直播间》第七期:颠覆传统的“心理灵活性”模型

必看!注册系统《心理直播间》

0.png

每期邀请国内外最顶尖的心理专家

为您呈现精彩的心理学内容!

1(1).jpg


第壹季 | 每周壹期


独家点评热点事件,从“心”解读!

深入讨论心理话题,碰撞观点

精心打造心理微课,聚焦专业!


2.gif


来访者常说——

“感觉自己活地不真实”

“陷于某类痛苦无法自拔”

“找不到生活的价值”

咨询师疑问——

“心理健康是什么?”

“痛苦应该被消除吗?”

“如何提升心理灵活性?”

何种心理健康模型

带来了颠覆性的观念?

何种心理治疗方法

在当下的语境中最有效?


《心理直播间》第七

主题:颠覆传统的“心理灵活性”模型

本期嘉宾:祝卓宏

2009年,《柳叶刀》发表了我国4省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7.5%;与此同时,心理障碍诊断体系(DSM系统等)却面临着经典的巴比塔困境——新的维度、概念和症状清单恰恰意味着疾病分类学杂乱无章的弱点(Frances,2010)。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模型来促进人类整体心理健康,心理灵活性模型就应运而生了。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模型,它认为无处不在的痛苦本身表明它起源于促进人类机体适应性的过程;同时认为人类的痛苦根植于人类“语言”。

基于该模型的ACT疗法是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中坚力量。在ACT疗法中,健康生活的目标与其说是要“很好的感觉”不如说是要“很好地感觉”;它可以让我们跳出头脑、融入生活,以平静之心接纳不可改变的,以无畏的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以正念觉察的智慧区分两者的不同。

本期直播,ACT大牛祝卓宏教授与您一起讨论颠覆传统的“心理灵活性”模型。


本期关注

传统模型Vs.颠覆性模型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

心理灵活性模型Vs.心理僵化模型

如何理解并处理人类的痛苦?

如何与来访者一起

觉知当下、接纳生活,

最终觅得智慧与价值?


2017.5.31(周三) 20;00-21;15


中科院大咖为您详细解读

等您来看!

3.png


4.png


祝卓宏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心理健康实验室教授

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

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师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

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


《心理直播间》第一季后续超豪华嘉宾阵容将陆续发布,请密切关注注册系统公众号。此外,你想看谁,也可在公众号给我们留言专家姓名和关注的主题。说不定,下期专家就是为你而请哦!

《心理直播间》收看方法

识别下图二维码加关注册系统公众号

按照下图操作即可获得免费直播链接

1.加关注

2.点击右下角“直播间”

3.点击“观看最新直播”

如有疑问可联系中科博爱 13021023504

5(1).jpg

6.jpg



《心理直播间》互动方法


识别下图关注注册系统公众号

回复“0531”,扫二维码即可

进群参与直播互动。

也可以拉小伙伴进群,共同学习

7.jpg



《心理直播间》往期回顾



第四期:2017.5.25

主题:“二胎时代”来临,你做好准备了吗?

嘉宾:高文斌 孙莉 何瑾

观看人次:1716

精彩摘要


现在普遍女孩在态度和能力上都比较强势,

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对男孩

和女孩的期望有所变化,

另一方面父亲对于家庭教育生活参与较少

二胎出生后,由于母亲的精力有限,

父亲对于孩子的投入会增多,

反而增进了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中国人很少以个人的方式存在,

每个人从大家族一员的身份转变为小家庭,

然后又在小家庭中融合进孩子,

都会有一个过渡阶段。

家庭里多了一个孩子,

是系统性的变化。

会容忍更多不同的地方

每次生育政策的调整,

其实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结构


对孩子的要求,父母应该首先确认

孩子是否真的能自己完成

孩子如果有冲突来找家长评理,

对于孩子之间的争执应该

有一个尽量稳定的规则和标准,

同时可以采取分开处理的方式

孩子之间闹矛盾,

应该给每个孩子充分的表达的权利

妈妈的理想主义的要求需要放低,

也需要把自己照顾好,

家庭中的不平衡和不平等都是正常的,

家长不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

识别下图观看完整回放8.png

动动手指,轻松分享,

免费直播,想看就看!


谁能站上北京大学的心理咨询演讲台——你来定! 推选你心目中临床与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