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北京时间上午8点,一直奋斗在抗疫心理援助一线的注册工作委员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委会专家钱铭怡、江光荣、贾晓明、桑志芹四位教授通过网络会议方式,与美国心理学会(APA)领导人在线就新冠肺炎流行的疫情期间,心理服务应如何组织开展、心理服务有哪些特殊需求、哪类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等相关问题分享了中国的经验,并与美国同行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美国心理学会CEO Arthur Evans、 副CEO Jaime Diaz-Granados、现任主席Sandy Shullman、国际联络部主任Amanda Clinton、高级政策顾问Ellen Garrison、 专业实践总长Jared Skillings、国际事务办公室秘书Sally Leverty、CEO助理Alissa Fogg参加会议,堪萨斯大学段昌明教授联络召开并列席了本次会议。


640_wps图片.jpg


会上,贾晓明就专业组织应当如何在疫情下发挥作用、促进全国性心理援助工作开展,介绍了注册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经验。

强调了针对疫情期间服务特点,快速形成服务指导纲要、发布伦理指南以及注意事项等工作的重要实践价值;同时强调了专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中的专家建立对实务工作影响力。

专家对服务管理者和实践者的顾问和督导能够保证疫情期间心理服务的水准、确保心理服务至少做到不伤害,并进一步对求助者有所帮助。同时,强调了政府在心理援助过程中扮演的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可以积极为政府的抗疫工作献言献策。


江光荣分享了关于四类对心理服务需求较大的人员——分别是重症患者/康复的重症患者、医护工作者、病亡者家属、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这四类人员在疫情期间以及疫情结束后,因为丧失、创伤、或者替代性创伤的缘故,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健康挑战。因此,提前注意到这些人群,能够保证在需要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这样有助于最小化疫情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同时,还分享了使用热线方式对公众进行心理服务的注意事项。


钱铭怡主要分享了随疫情发展,心理干预重点的三阶段转化及应对。

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对于爆发期,需要处理公众对疫情突然爆发的惊恐和焦虑情绪;疫情发展中期,因为居家隔离在家而产生的烦躁情绪以及持续共同生活带来的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冲突;第三阶段是疫情基本结束后,这一阶段需要处理疫情后的哀伤与灾难后的创伤。


桑志芹分享了方舱医院的心理援助经验,不少省份的援鄂医疗队均配备精神科、心理科医生,为方舱医院制定了舒缓患者心理压力以及进行团体心理干预的方案。同时,桑志芹还分享了国内使用在线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四类人群进行的心理服务实践,并介绍了这一实践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干预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会领导团队对中国专家的无私分享表示了感谢,进一步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在这种世界级的灾难面前,各国专业人士应当如何开展合作,共同应对灾难造成的损害;应当如何发挥心理学,尤其是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专长,共克难关,帮助人们的生活回归正轨。新冠肺炎带来的心理危机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文化圈独特的问题,这是整个行业共同体一同面对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积极开展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


美国心理学会在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曾经给予过中国的同行大量的帮助。此次新冠疫情也不例外,美国心理学会专家不但在中国疫情爆发时,即便是美国疫情爆发后,也持续为中国同行提供相关领域的资料、培训和督导。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