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督导》培训主要内容
樊富珉老师首先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如国务院、卫健委等以及专业学会组织(如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发布的抗疫心理援助相关指导文件中,关于对心理援助热线队伍和网络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督导的明确要求,以促进心理健康的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确保求助者的利益。并指出其中涉及组织督导以及对督导师能力要求的相关内容。
其中,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规范》中提出了对热线督导员的五点要求:
此外,在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与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三大心理学相关的一级学会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指南》提出了对督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其中就包括定期为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提供个体或团体督导。
樊富珉老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几十万心理学工作者和志愿者投入到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工作中,如何保证热线以及心理援助的品质,为有需要的人群,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还是社会大众提供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督导就变得特别迫切和亟需。团体督导是督导的一种形式,由督导师对数个被督导者同时进行督导。面对当前疫情心理援助在全国各地展开,督导需求迫切,但督导资源不足的现状,学习和应用团体督导可以为更多的热线与网络咨询师提供支持和指导,保证服务的质量,促进专业的成长。
随后,樊老师介绍了本次团体督导培训的主要目标,包括:
①了解团体督导的功能与特色;
②明确团体督导者的准备及条件;
③熟悉团体督导的过程与步骤;
④掌握团体督导的技术与方法。
樊富珉老师围绕团体督导的特点与任务、团体督导的过程与技术、结构式团体督导的步骤(SGS)等板块进行讲解,并特别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组织网络团体督导实践。
在心理咨询领域里有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咨询督导领域也有个别督导与团体督导。虽然咨询督导大多以个别督导为主(Bernard & Goodyear,1992),但团体督导对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养成训练却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团体督导不是个别督导的补充。Bernard等(1992)强调个别督导是传统咨询师督导的基础,大家都用这样的方法,但研究发现,个体督导和团体督导两者各有各的特点功能和作用,应该根据需要应用。
在世界各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养过程中个别督导和团体督导同样重要,并有明确的学时要求。比如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CACREP)对咨询师养成训练有明文规定,要求硕士层级的咨询师必须在实务课程实习(practicum)或驻地实习(internship)阶段,接受每周至少一个小时的个别督导,以及每周至少一个半小时的团体督导。台湾《心理师法》也明确规定了所有咨询心理学硕士训练中,一年全时实习期间,服务机构需要提供实习学生至少每周一小时个别督导,每周至少两小时团体督导或在职进修。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二版,2018)中,对申请进入注册系统不同层级专业人员接受督导或提供督导,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如6.3.4规定申请助理心理师需要接受累计超过100小时的团体和一对一个体督导;7.3.2规定申请注册心理师需要在获得硕士学位后接受个体督导至少50小时,团体督导至少50小时;8.4规定申请注册督导师需要从事督导实习工作至少120小时,且再注册督导师督导下从事督导实习至少60小时;8.10.1和8.10.2中规定注册督导师重新登记时在一个注册期内从事个体督导至少60小时,团体督导至少120小时。
(以上内容均出自二版注册标准)
据此可见,心理咨询师专业训练和资格认证标准中,对接受个别督导和团体督导都很重视。团体督导不是个别督导的辅助和补充,而是与个别督导一样重要,两者并驾齐驱,根据需要交替使用。
“督导师在同侪团体中观看受督导者专业发展的过程”。(Holloway & Johnston, 1985)
“一群受督导者与一位指定督导师定期聚集,通过成员在团体历程脉络里彼此互动,以达到了解自己为临床专业人员,了解自己的个案,及了解一般提供的咨询服务为目的”。(Bernard & Goodyear, 1998)
“不同于个别督导,主要是团体动力的属性及其人际历程的效果,是团体督导的重要贡献,可帮助受督导者个人及专业的发展。”(Yalom,1985)
① 受督导者可能无法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比如,受督者希望督导师集中讨论他的个案,但时间有限,督导师要关注每个人的状况,被关注的时间有限。
② 保密的问题。咨询有保密要求,督导也一样,团体情景下,因为多个人参与,不经意中可能个人的信息可能有被暴露的风险。所以,督导师在团体督导开始时,需要讨论团体规范,尤其是保密原则。
③ 某些团体的现象有可能阻碍学习。比如在别人面前好面子不愿意说出来;或怕被评价,或是客气等都会影响学习。
④ 团体可能花太多时间讨论一些与成员无关或不感兴趣的议题
⑤ 团体督导容易引起焦虑,挑战督导师不仅要关注对个别成员的督导,还要顾及团体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体。如果要带领团体督导,督导师最好有带领团体咨询或治疗的经验。同时,包案例的成员可能会担心被其他成员评价而产生焦虑。
特别想要提醒的是,督导师如果从来没做过团体咨询,团体督导很容易变成团体中的个别督导,就是一大群人,督导师和被督导的咨询师坐在前面,全部时间两人在工作,更多的人在观摩学习,实际变成了“团体中个别督导的观摩学习”。真正意义上的团体督导一定要善用团体的动力,让成员彼此能够有机会发表意见,互相有反馈互动分享和交流。
团体督导的任务跟个别督导差不多,都是为了协助受督者专业成长。但因为参加人数多,需要对整个受督导者团体提供指导,还有带领团体成员检视受督导者提出的咨询案例,以便给予建议或反馈,带领团体成员检视受督导者对个案产生的情绪问题,督导师还要经营团体的互动及发展,以促进受督导者探索、开放与反应。如果没有融洽、包容、共情、温暖的氛围,受督导者很难开放地谈自己面临的困扰和问题。
(1)有专业教育及培训的背景。樊老师特别分享,早期的像他们这一代人都是在摸索中成长,摸着石头过河,后来有了咨询心理学专业,对学生有更加规范要求,学生有机会接受了更规范的培训。
(2)有丰富的个别和团体咨询实践工作经验。樊老师特别强调,团体咨询经验很需要,带领过团体的人,再看团体督导的过程,团体动力是怎么发展,关系怎么建立,不同关系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被督导者会怎么受影响。
(3)有教学的意愿与热情。
(4)有教授他人的能力。督导有教学培养的功能,所以要有这个能力。
(5)有成熟的人格和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基本的,自己本身比较健康,情绪比较稳定。如果个人有很多议题,很难做好咨询,也很难做成为有效能的督导师。
(1)督导师的影响:督导师的开放性,幽默感,胜任能力,使团体成员感到舒适,分享过去经验,反馈。督导师本人作为督导师的胜任力,还有建立关系的能力。在团体中要安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需要好的氛围,这个氛围跟督导师的特点和经验分不开。
(2)同伴的影响:参加团体督导的咨询师的背景,能否得到同伴的反馈,对呈报案例者的咨询录音或录像的观察,同伴之间的关系和相互支持等等。
(3)团体氛围的影响:团体督导需要一个提问和发表意见的安全场所,可以放心地互相分享恐惧、成功和疑问。团体氛围直接反映团体凝聚力,或者就是凝聚力的呈现,氛围应该是温暖、安全、尊重、信赖、包容、开放的,否则受督导者充满担心,很难真正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真实呈现。
① 评估督导目标是否达成:督导目标应该尽可能具体,这样当督导达到目标后,被督导者才会感觉到快到结束时间了。
② 处理成员将要离别的情绪:在结束督导时,督导师需要帮助被督导者缓解结束督导体验,离开督导团体而感到的不舍,并让他们发现自己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已经起步了,给予信心。
③ 总结督导中所获:在总结团体督导时,协助成员归纳自己从督导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在今后咨询工作中如何利用从督导中所获得的技能。
④协助被督导者制定新的专业发展计划:被督导者在结束督导体验时有必要制定一个未来自我提高的计划。督导师向每一个被督导者指出今后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工具名称 | 编制者 | 内容 |
《团体督导行为量表》 | White & Rudoph,2000 | 该量表包括6个分量表(促进开放性气氛的建立,展示专业的理解力,清晰的沟通,鼓励自我评价,有效和清晰的评价,行为的总体质量水平) |
《团体督导量表》 | Arcinue,2002 | 经过因素分析,得到三个分量表:团体安全感,技能的发展和案例概括化能力,以及团体的管理。 |
《团体督导影响量表》 | Getzelmon,2003 | 主要测量以下因素的影响:(1)督导师,(2)同伴,以及(3)团体环境。被督导者可以借助这些可靠的心理测量学工具对督导师的表现给予反馈,不仅在督导的结束阶段可以进行,在其他时期也都可以进行评价。 |
①促进技术
(facilitative interventions),督导师通过关怀、同理及尊重,以减低受督导者的焦虑,传递信赖及鼓励和内省。
②面质技术
(confrontive interventions),督导师帮助受督导者检视自己情绪、态度与行为上的矛盾,使其更为一致。
③概念技术
(conceptual interventions),督导师提供相关理论与原理,使受督导者能具分析性地思考议题。
④规范技术
(prescriptive interventions),督导师协助受督导者对特殊个案提供行动计划。
⑤引发技术
(catalytic interventions),督导师通过探讨与询问,启发受督导者对治疗过程(例如评估个案进步)意义的觉察。
SGS团体督导的步骤包括:
–由报告者陈述个案,提出以及所要求的协助(一般情况下必须是正在接的个案)
–由其他成员提问及将问题聚焦(进一步了解个案的情况)
–由成员给报案例者反馈,提供不同思考方向,报告者只做笔记不说话
–休息十分钟
–报告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及根据别人的反馈给予反馈
–总结性的讨论
(表2 结构式团体督导的历程)
阶段 | 时长 (以2小时为例) | 工作内容 |
开始 | 10min | 除第一次团体需要督导师自我介绍和成员互相介绍,订立团体规范外,每一次团体开始一般有个热身过程,温暖团体氛围,督导师邀请每个成员简单说说这个星期工作是否顺利,也可以回顾上一次他提到的收获,把大家注意力拉回到团体中,作为暖场。 |
案例报告 | 30min | 邀请报个案的咨询师,可以口头讲一些,可以呈现某段录音或录像,其他成员认真听或记录。 |
成员提问 | 20min |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每个成员对受督者提问,新手咨询师用这样的方法更容易带来安全和掌控感。如果有好几个问题,一次只问一个问题,连续提问可能让受督者有压力,被督导者即问即答,每人问完一圈,还有问题可以进行第二圈,一圈一圈,一直到没有问题。督导时要掌控好时间。 |
成员反馈 | 15min | 成员逐个对受督者的案例给予反馈,被督导者不说话,每个人讲的时候做记录。反馈的时刻,除受督者外,每个成员要针对所报案例,提出自己如果接这个个案,会从哪些角度切入或工作。 |
休息 | 10min | 休息(受督者整理记录和滤清思路,其他成员不要打扰) |
回应说明 | 15min | 回应说明就是对其他成员反馈的反馈,受督者要对每个人成员的反馈作出自己的回应。比如哪些方面有启发有参考,哪些方面自己也做了努力等。回应要具体。 |
过程分析 | 20min | 过程分析是全体成员对整个督导过程进行讨论。从中学到什么,获得哪些启发等。领导者最重要是维持团体,引导转折,过程不需要讲太多。让成员可以充分表达,每个人视角不一样,互相帮助。督导师最后对整个督导的过程做反馈。并提醒大家下一次团体督导的时间和报案例者的准备。道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