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疗医师”‖ “奔跑吧心理咨询师”讲者介绍之胡俊武
影视作品里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咨询师之间互相吐槽的桥段屡见不鲜。两者是否是面向不同群体、解决不同问题所设立的两种职业?一边是疾病诊断和医学治疗手段,一边是心理学理论与心理治疗的方法;一边是拥有诊断、处方、治疗权的医生,一边是在《精神卫生法》限制下只能从事咨询的心理师。两种角色、两种视角、两种途径之间相处的方式可以是怎样的?
“话疗医师”胡俊武如是说: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可能经常会被人问到:“我到底是该吃药,还是该接受心理治疗呢?”在我看来,我们可以把治病比喻成学习游泳。一定程度上,药物就像游泳圈,不会游泳的人带着它也能安全地浮在水面;心理治疗师就像专业的游泳教练,教你如何游泳。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除了教练的专业指导,学员自己也要勤学苦练。只有学会了游泳,最终才能丢下游泳圈。当然,现实中,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学不会游泳,他们为了能够安全地浮在水面,就要长期带着游泳圈下水了。我提倡的理念是:既要善用游泳圈,也要科学训练。我相信,随着大脑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心理治疗有效性的科学证据呈现,随着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日益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医学和心理学的融合会越来越被业界和大众接受。
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胡俊武既是一名精神科医师,又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在长期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胡俊武坚持秉承“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既使用药物治疗,也提供心理治疗。
他还创办了一个叫“心桥”(heart_bridge)的微信公众号,用于向大众传播科学、靠谱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次他就要来分享连接并融合医学和心理学的重要性,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一起运用医学和心理学共同搭建“心桥”,促进大众的心理健康。
演讲主题 “搭建医学和心理学的桥梁”
2017年6月29日19:00-22:00
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树下协作学习空间
9位演讲者10分钟演讲 + 嘉宾奇袭 助演嘉宾6分钟特别演讲 (内容同样精彩,不容错过!) 现场观众和特邀嘉宾共同投票推选 “最具人气New Star”并颁奖
“多元文化咨询师” 陈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