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心理直播间》第八期:心理治疗论道中医

必看!注册系统《心理直播间》

1.png

每期邀请国内外最顶尖的心理专家

为您呈现精彩的心理学内容!

2(1).jpg

第壹季 | 每周壹期


独家点评热点事件,从“心”解读!

深入讨论心理话题,碰撞观点

精心打造心理微课,聚焦专业!



3.gif


“中医是伪科学,应该废除”

“西医方可治病救人”

——中医与西医之争由来已久

“抛弃中医,全盘接受西医

就是否定历史、数典忘祖”

——如何以恰当的态度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究其根本,中西方文化

之罅隙、之对撞、之交汇

该如何求大同、存小异?

西方的心理治疗

与东方的中医一同论道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心理直播间》第八

主题:心理治疗论道中医

本期嘉宾:朱建军 李明


2006年,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和著名“科学斗士”方舟子等不断抨击中医,称其为“伪科学”,并提议“废除中医”。2010年,臭名昭著的江湖骗子“张悟本”被人揭穿,中西医之战再次甚嚣尘上。

随后,中国医学史博士袁钟撰文为中医辩护,认为这些古代医学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它们都是借助当时盛行的自然哲学理论来解释医学实践及经验,并非科学之范畴。交战正酣中,演绎出四种对待中西医的态度:废除中医派、传统中医派、中西医配合派、中西结合派。

这背后是两种水火不容的态度——割裂与融合,而这亦是我们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根本态度。观国内心理治疗界,早已有人使用中医作为心理疗法;心理学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中医作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二者相遇后究竟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本期直播为“朱李会”第二场,两位大咖将携上一场未尽的兴头,与您一同继续论道东西方文化。


本期关注

中医灭亡论vs.中医复兴论?

西方科学vs.东方哲学?

心理治疗论道中医,

中医号脉心理行业!

在全球化不可逆的当下,

传统文化何以保全自身?

何以与科学之巨人并肩?

2017.6.9(周五) 20-21点

两位大咖专家将为您详细解读

等您来看!

4.png

5.png


朱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环境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督导师


6.png


李 明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中央国家机关心理咨询中心督导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治疗学组委员

7.png

8.png

韩凌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

注册助理心理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直播间》第一季后续超豪华嘉宾阵容将陆续发布,请密切关注注册系统公众号。此外,你想看谁,也可在公众号给我们留言专家姓名和关注的主题。说不定,下期专家就是为你而请哦!

《心理直播间》收看方法

识别下图二维码加关注册系统公众号

按照下图操作即可获得免费直播链接

1.加关注

2.点击右下角“直播间”

3.点击“观看最新直播”

如有疑问可联系中科博爱 13021023504

9(1).jpg

10(1).jpg

《心理直播间》互动方法

识别下图关注注册系统公众号

回复“0609”,扫二维码即可

进群参与直播互动。

也可以拉小伙伴进群,共同学习

11(1).jpg

《心理直播间》往期回顾


第七期:2017.5.31

主题:颠覆传统的“心理灵活性”模型

嘉宾:祝卓宏

观看人次:1779

精彩摘要


心理灵活性是指一个人能够充分接触当下,

向着价值方向改变或坚持自己的行为

健康并非指没有疾病,

所有的症状都有适应意义

心理灵活性模型认为人类的痛苦根源于

我们人类的语言,

主要原因是认知融合

通过消除疼痛(pain)

不可能消除痛苦(suffering)

痛苦轮回的另一个关键过程是经验性回避

接纳和承诺行动是痛苦的解决之道

心理僵化模型的六种过程是:

脱离现实、缺乏价值、行动受限、

概念自我、认知融合、回避控制

心理灵活性模型的六种过程是:

活在当下、明确价值、承诺行动、

以己为景、认知解离、接纳

在ACT疗法中,健康生活的目标与其说是

要“很好的感觉”不如说是要“很好地感觉”



识别下图观看完整回放

12(1).jpg

13(1).jpg


动动手指,轻松分享,

免费直播,想看就看!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大会要招实习生啦~! 重要通知 || 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