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心理直播间》第六期:"二胎时代"来临,你做好准备了吗?
必看!注册系统《心理直播间》
每期邀请国内外最顶尖的心理专家
为您呈现精彩的心理学内容!
第壹季 | 每周壹期
独家点评热点事件,从“心”解读!
深入讨论心理话题,碰撞观点!
精心打造心理微课,聚焦专业!
“一个孩子太孤单,
想给孩子找个伴儿”
“我不想有弟弟妹妹,
他会抢走爸妈的爱”
政策开放后,是否要二胎?
“弟弟比你小,你要让着他”
“爸爸偏心,妹妹也有错,
为什么只批评我?”
生了二胎后,
如何做好两个孩子的教育?
《心理直播间》第六期
主题:“二胎时代”来临,你做好准备了吗?
本期嘉宾:高文斌 孙莉 何瑾
2016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这意味着二胎时代的来临。对此,有人欢喜有人忧——一方面,有人认为二胎政策可以缓解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有人却认为二胎的生育和教育问题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改变与压力。
阿德勒提出的“顺序理论”认为,出生次序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老大一出生即得到了父母的全部关注,当发现老二的降生会夺取一部分爱的时候,他将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老二一开始就与老大分享宠爱,容易事事与老大比较,具有压制他人的倾向。在二孩家庭中,孩子常常争风吃醋——父母到底该如何分配自己的爱,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竞争呢?
即使是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兄弟姐妹,在个性,学业表现等各方各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有了老大的养育经验,老二的教育似乎会更加放松和灵活。然而,对于孩子各自的特点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实行差异化教育的同时如何保持公平性?如何发挥哥哥姐姐的榜样作用又不让孩子失去自己的独特个性? 本期直播,三位二胎家庭的父母,和您一起谈谈二胎家庭教育那些事儿。
生与不生,
先问问自己为什么?
想生二胎,
该如何做好老大的心理建设?
有了二宝,
两个孩子争宠怎么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怎样引导孩子做大哥哥和大姐姐?
个性不同的孩子,
如何做好差异化教育?
2017.5.25(周四) 14:30-16:00点
三位大咖为您详细解读
等您来看!
高文斌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
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孙 莉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何 瑾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心理直播间》第一季后续超豪华嘉宾阵容将陆续发布,请密切关注注册系统公众号。此外,你想看谁,也可在公众号给我们留言专家姓名和关注的主题。说不定,下期专家就是为你而请哦!
识别下图二维码加关注册系统公众号
按照下图操作即可获得免费直播链接
1.加关注
2.点击右下角“直播间”
3.点击“观看最新直播”
如有疑问可联系中科博爱 13021023504
识别下图关注注册系统公众号
回复“0525”,扫二维码即可
进群参与直播互动。
也可以拉小伙伴进群,共同学习
第四期:2017.5.17
主题:心理治疗将迎来“中国纪元”?
嘉宾:朱建军 李明
观看人次:1720
精彩摘要
中国本土的“心理学”是
王阳明的“心学”加上宋明“理学”
东方文化强调融合、本质,
西方文化则着重思辨、分析
现在西方主流心理疗法中多少都有东方文化的影子
在西方“现代性”困境致使人心发展受挫时,
东方文化可以成为一条出路
打破东西方心理学的壁垒,
靠的是“博而返约”
学心理学不能只读专业书,
还要读文化学、人类学
对于纷繁的流派,心理学徒要
先都尝一尝,建立自己的口味
各派心理治疗流派都理应存在于世,
但需置于同一个伦理框架下
在做学问方面,
要以孔子四绝“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为戒
任何一种知识体系都无法构成真理,
固着于一种是文化沙文主义
科学自身也是一套话语体系,
当中也有各流派的话语权斗争
“科学”并不等同“正确”
识别下图观看完整回放
动动手指,轻松分享,
免费直播,想看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