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心理直播间》第五期:心理治疗将迎来"中国纪元"?
必看!注册系统《心理直播间》
每期邀请国内外最顶尖的心理专家
为您呈现精彩的心理学内容!
第壹季 | 每周壹期
独家点评热点事件,从“心”解读!
深入讨论心理话题,碰撞观点!
精心打造心理微课,聚焦专业!
“心理治疗都是舶来品, 中国人该拥有本土化的心理疗法” “西方心理治疗已穷途末路 ‘中国纪元’就要来临” ——是事实,还是国人的自大? ——是对撞,还是文明的融合? 该以何种态度 面对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该以何种姿态 为心理治疗的本土化做好准备? 《心理直播间》第五期 主题:心理治疗将迎来“中国纪元”? 本期嘉宾:朱建军 李明 公元前,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两千年后,美国人罗杰斯提出“共情”的概念,意为“治疗师准确理解来访者正在体验的感受和个人意义”;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与西方当代的心理治疗思想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汇合。 不仅是“共情”,东方文化与西方治疗理念在更高的伦理层次上有着惊人的一致。美国心理学会(APA)心理师伦理守则的通则——获益与无伤害性、诚实与责任、正直、公正、对人权与尊严的尊重——恰好与中国儒家文明的“仁、义、礼、智、信”高度吻合。 可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场域与历史语境又制约着作为“舶来品”的心理学理论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大展拳脚。例如学者吴飞在大量关于自杀研究的田野调查后认为,在西方自杀研究领域被奉若圭臬的涂尔干理论在中国农村并不适用。似乎,心理治疗在中国正走向十字路口:是继续接受西方模式,或另辟中国治疗新局面,抑或辩证地融合两者? 与您一起讨论中西方文化在心理治疗中的碰撞。 中国文化vs.西方文化? 两种文化如何塑造了 不同人种的心理? 不同文化有多少汇通之处? 又有多少独到之处? 中国文化应该以怎样的姿态 为世界心理学做出贡献? 2017.5.17(周三) 20-21点 两位大咖专家将为您详细解读 等您来看! 朱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环境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督导师 李 明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中央国家机关心理咨询中心督导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治疗学组委员 韩凌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 注册助理心理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直播间》第一季后续超豪华嘉宾阵容将陆续发布,请密切关注注册系统公众号。此外,你想看谁,也可在公众号给我们留言专家姓名和关注的主题。说不定,下期专家就是为你而请哦! 识别下图二维码加关注册系统公众号 按照下图操作即可获得免费直播链接 1.加关注 2.点击右下角“直播间” 3.点击“观看最新直播” 如有疑问可联系中科博爱 13021023504 识别下图关注注册系统公众号 回复“0517”,扫二维码即可 进群参与直播互动。 也可以拉小伙伴进群,共同学习 第四期:2017.5.10 主题:“坐月子与女性心理健康”那些事儿 嘉宾:贾晓明 刘军 观看人次:1426 精彩摘要 女性在坐月子期间的心理感受和历程是很丰富的, 幸福感应是首要关注的 母亲在围产期,生理、心理会产生特殊变化, 特别需要家人尤其是丈夫的支持 产妇自我评估和家人觉察 产妇在产后两周是否有频繁失眠、 提不起照顾孩子的兴趣、 心情低落甚至绝望等症状, 产妇自我调整方法无效时, 应该主动及时求医 孩子出生是丈夫由男孩变为男人 发现自我的成长过程 有孩子之后, “家庭关系管理”很重要 妻子要通过积极、具体的请求来处理 孩子抚养中「丈夫边缘化」的情况 丈夫要注意维护核心家庭的设置和边界 中国式“坐月子”是把双刃剑 识别下图观看完整回放 动动手指,轻松分享, 免费直播,想看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