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微问答---盛晓春
心理微问答第七期!
盛晓春 德国Witten/Herdecke大学医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心理系主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注册系统注册工作组成员,首批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常务理事。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和心理治疗工作27年。中德班一期家庭组学员,翻译组副组长。2-6期中方教员,翻译组长,督导。 心理微问答
老师您好!我老公是个老实人,平时不会随便和别人说话,虽然有时小吵小闹,但感情一直也还好,现在也这样子。他以前老是对我说,男人基本上都会出轨的,可我认为要是感情好,是不应该出轨的。但是我今天发现,他在去年和一个女的一些通话录音,发现他有情人,而且他们说的很肉麻很黄很恶心。这种情况老公是不是已经出轨了呢?要是他着出轨了,我心里肯定接受不了的。我的性格要是不弄清楚真相,这个节结就过不去。请问老师他是不是已经出轨了?这种事情公开好不好?我要是是把事情捅穿了,质问,然后公开,这样好吗?
答: 心理老师不是刑侦专家,没办法回答你老公是不是已经怎样。如果你有疑惑,择机温和地询问也是可以的不管有没有了解清楚,就去质问、捅穿、公开,即便大家可能会一时同情支持你,最后还是没有赢家。更何况那样做的话,也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好。
老师,您好!最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心理洁癖的人,与人相处总是愿意付出百分之百的真心,但同时对于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也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发现,对方不能给与相应地回馈,或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就会非常痛苦。自己很清楚,应该接受别人的缺点,不能要求别人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做事,但似乎很难做到。老师,我该怎么办?
答:既然你有觉察,就最好试着一遍遍地学习与和你不同的人打交道。其实,谁都不是完人,你觉得自己再好,也还是会有人觉得你不好,人家不还得尊重平等地对待你么?
老师,您好!我和老公来美国有2年多了,自从生了宝宝,现在可能有些产后抑郁症。对于宝宝的大小情况都不能镇定,总是往怀的方面去想,我也忘了是什么原因,在宝宝大约2个月的时候断了母乳,一直吃奶粉,我一直觉得对不起宝宝。可能是对宝宝过于紧张,与老公之间也缺乏沟通,他也不会关心人,我们两人之间是越来越不好,现在就仅仅在一起而已,生了宝宝之后,夫妻生活也就两三次吧,(宝宝快一岁半了)。我现在是对生活没有了兴趣,对工作也不积极上心,在异乡生活,各种开销都大,需要我出去工作。这是一份全新的职业,我以前没有做过,就是上了半年学,我知道在开始阶段需要努力学习好多东西,可我。。。。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我不想一直这样,我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对,可是我不知道从哪下手。老师,可以给我些建议吗?
答: 生育前后,女性的内分泌会有很大变化,“正常”妈妈也会对宝宝特别关注,这对于宝宝的生存是有益的。很多妈妈都听说过“生个孩子傻三年”的说法。除了你猜测的缘由之外,文化适应,与人交流、让自己感受到生活乐趣的渠道不多,生存压力,需要学习新技能的压力等等,可能都是令自己情绪不好的原因。其实你描述了问题,其实也给自己解决问题开列了清单:
1. 从陪伴宝宝的成长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2. 加强与老公的交流,关注他的情绪和想法,与他一起共同 打理家庭,抚养宝宝,体会和寻找生活的乐趣。
3. 把学习新的谋生技能当作机会而不是苦役。
4. 寻找和开拓新的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渠道。
5.付出得多,回报也越多,成就感需要耐心积累。
老师,您好!我刚刚结婚半年,跟老公关系挺好的。但最近公公婆婆提出,想跟我们一起生活,使我非常纠结。一方面,觉得我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我没理由拒绝公婆的提议;另一方面,很害怕跟公婆一起生活会影响我们夫妻的关系,因为婆婆非常强势,一起生活必然会干涉我们夫妻的生活。老师,我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委婉的拒绝公婆的提议吗?
答:和老公一起商量,告诉他你的想法,最好是争取让他成为你坚强的同盟军和后盾。若由老公去跟公婆说,效果会好很多。至于你怎么去争取你老公,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中,能用积极词汇形容的那些,都可以尝试应用,也可以和你的闺蜜或女同事们一起讨论一下。
老师,最近刘翔和葛天仅仅210天的婚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似乎这样的短婚的状况在80后的小夫妻中更容易出现,老师,可以分析下这种现象吗?对于构建家庭的小夫妻,您有什么建议吗?
答:世界那么大,短婚不可怕。无论对于哪个年代哪个时间段的夫妻而言,充满爱意,理解对方,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商议,合作甚至妥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是办法。
老师,记得您之前说过:“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却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在您看来,幸福家庭比较理想的模式是怎样的?
答: 你提到的句话颠覆了托尔斯泰的说法:“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句话的原文是:“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却总是有些相似”。说那句话的人是前苏联的一位著名作家。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哥特曼也支持后一种观点。他认为夫妻之间的指责、藐视、辩护、冷漠是很多不幸婚姻的共同特征。而幸福的家庭却是从心所愿,不拘一格。其实托尔斯泰还说过另一句话:“家庭中没有完美 的幸福”。允许和接纳不完美,或许才有可能找到幸福。
扫一扫 ︳关注我